1、对于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研究,始于对企业间关系的研究,一般都遵循从单个产业或产业集群到理论框架的归纳模式,因此早期的研究是从产业集群和生产网络开始的。
2、格里菲等人在普维尔和斯特恩等人的生产网络理论基础上,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全球价值链治理分析框架(Gereffi, 2003)。他们首先定义了五种治理模式:市场、模块型、关系型、领导型和层级制,依据链中主体间的协调程度和力量差异。
3、目前,全球价值链的理论探讨主要围绕三个核心领域展开:首先,全球价值链的治理,即对价值链内部组织结构、权力分配以及各经济主体间关系的调控。Kaplinsky和Morris的理论框架,虽然引入了立法、执行和监督三个治理层面,但理论体系尚待完善。本文将着重考察治理模式的发展动态。
4、升级。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重要参与主体,全球价值链是跨国公司参与全球化进程中所作的战略选择的产物,且随全球化进程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。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演进路径是升级,升级路径是:先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,再通过优化制造工艺流程和提升产品质量来增加附加值。
5、目前,全球价值链的理论研究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:治理、升级以及经济租的产生与分配。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涉及组织结构、权力分配以及价值链内各经济主体间的关系协调。尽管Kaplinsky和Morris(2000)基于西方社会三权分立原理提出了价值链治理的分析框架,但相关理论研究仍需完善。